主题: 臭味食品与嗜臭食者

  • Queenie. 女帝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6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3/2/4 10:56:55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闻喜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臭味食品与嗜臭食者
李高兰

    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。口胃不一,众口难调。有些人避之不及的食品,有些人却是趋之若骛。如北京王致和臭豆腐,有的人认为臭不可闻,有的人却喜欢至极。

      茶余饭后,我们夫妇在调侃。

       出身于高知家庭但经过几年上山下乡磨练的夫说,我这个人最不挑食。凡是别人会吃的,我都能吃。

     我说,有一样东西,我能吃,但你不能吃。

    他问,什么东西?

     臭鸡蛋。

     他笑而点头,在吃臭鸡蛋方面,我是自愧不如你。

    在中山医学院读书时,我爱吃臭蛋出了名。那时,学生大食堂每个星期都有一二顿发咸蛋下饭,而这些咸蛋中总有一二个坏蛋。

     刚开始,我拿手上的好蛋与同学换坏蛋吃。后来,不管同不同班,不管认不认识,同学们碰到坏蛋都往我这里送。

     夫说,你那么爱吃臭鸡蛋,肯定会吃臭豆腐。我对“闻起来臭吃起来香”的北京豆腐乳慕名已久,可惜无缘品尝。

      1981年,夫出差北京,特地为我带回两瓶臭名昭著的“王致和臭豆腐乳”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    八十年代,一般干部出差只能坐火车。

     在火车上,夫不慎打破了一瓶。整个车厢的人都掩鼻蹙眉,什么东西这么臭?夫又愧疚又觉好笑,一直不敢哼声。

     我一尝,果然名不虚传。那时,我在海医任教,住的是平房,平房前面是一字形的大厨房。

     每当吃饭时,四邻五舍都在叫,什么东西这么臭?我埋头苦干,扒一大口稀饭,夹一小筷臭豆腐,不敢哼声。邻居们要是知道臭的源头是在我这里,非把我撵出大院不可。

    一九六年到新加坡探亲,当一辈子国际海员、吃遍全世界山珍海味的伯父,中午每每嘱我煮稀饭,每每嘱我到“巴刹”(即菜市场)买中国产的豆腐乳、霉干鱼(越臭越好)、咸蛋,每每嘱我用中国产的虾酱炒通心菜、炒青菜。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广东、香港人爱吃的霉干鱼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虾酱。

  
     嗜一臭也嗜他臭。伯父情有特钟的这些带臭味的食品也正中我的下怀。

      有一天,堂姐回家,看到我俩在吃稀饭,下饭菜全是臭味食品。不禁蹙眉掩鼻,连声说,您“你们伯侄真是臭味相投!”。

     那年伯父回乡过年,返程途经海口时。我拿出从菜市场买的“王致和臭豆腐乳”让他尝,他连声说,好吃!好吃!然后当宝贝似小心翼翼地用几层食品袋包好,说,拿回新加坡慢慢吃。

      1998年暑假,我们夫妇带读高中的儿子一起到昆明参观世博会。旅店附近,从早到晚,都有买“油炸臭豆腐”吆喝“卖臭豆腐!卖臭豆腐!”。

     儿子好奇地买了两串,一尝,连声说,好吃!好吃!我拿过一串,一嚼,香中有香,香中有臭。

     于是,我母子每天光顾“臭豆腐”摊,一吃就是好几串。

     返琼后,儿子念念不忘的云南美食的就是“臭豆腐”。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     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。喜欢昆明臭豆腐的儿子,在上吉林大学时,喜欢上生在昆明长在昆明来自昆明的同班同学,从大本到研究生,感情始终如一,毕业后走上婚姻殿堂。从此,每每到昆明探亲,每每光顾“炸臭豆腐”摊位。而丈母娘老丈人每每来深圳,每每给他带来臭豆腐干。

     看来,嗜臭也有遗传性。

    嗜一臭而嗜他臭,而避一臭也避他臭。我女婿便是典型的忌臭味食品者。

     2014年,初到美国探亲,女儿从超市抱回一个大榴莲。母女正在厨房津津有味地大过榴莲瘾时,女婿走进厨房,抽了抽鼻子,嚷,什么东西这么臭?

     一连几天,女婿都对厨房里挥之不去的榴莲味道掩鼻蹙眉。之后,我们母女只好趁他出差时才买榴莲回来吃。

     之后,我就地取材,尝试在异国他乡制作海南粉。海南粉配料中,腌制的竹笋必不可少(美国超市有卖)。女婿鼻子特别灵敏,一嗅就嗅出海南粉中竹笋的异味。不过,他对竹笋的排斥远不如对榴莲的排斥。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海南人酷爱的海南粉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腌制的酸笋。
   食品营养学,有甜、酸、苦、辣、咸,臭不在此列,        因名声不好听,但臭味却是不少人喜欢。如北京的臭乳腐、湖南云南的臭豆腐、江浙的霉干菜、安徽的臭鳜鱼、广东的霉干鱼、宁波的臭冬瓜、酸豆角、海南的虾酱、蟹酱、酸芋头杆、海南黎苗族的“南杀”等。

图:安徽的臭鳜鱼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浙江宁波的臭冬瓜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腌芋头杆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酸豆角。
    中国食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        在下认为,臭味食品,也应视为中国食文化之一。


     2021年6月,湖南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
     在芸芸水果中,有 “水果皇后”之称的榴连,不会吃者认为其奇臭无比,嗜吃者却认为其味道妙不可言,吃后余香留齿,要不中国成语中怎会有“留连(榴莲)忘返”呢?东南亚一带,素有“榴连熟,沙笼脱”的民谣呢。

      八十年代中,我二伯父
带二伯母回家乡。二伯母体形肥胖,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,医生屡屡告诫,绝对不能吃榴莲。

     与亲人闲聊中,二伯母说,我要知道我哪一天会死去,我会买榴莲吃的够再死。

     没有尝过榴莲味道的我的母亲说,榴莲真的那么好吃?

     为了让家乡亲人尝尝榴莲的味道,二伯父在嘉积大街小巷寻寻觅觅,没有看到有榴莲卖。后来,在海口市看到有商店出售,喜出望外,花了一百多元抱回一个。

    我母亲吃了一口,马上吐了出来,这么臭,有什么好吃?

     我一尝,却是不可救药的爱上榴莲。
     
      海南黎苗少数民族成年男女,出门总爱在腰上系上竹篓。在山上在田里干活,见到青蛙、蛇、“鱼虾蟹蛤”便抓扔在竹篓里。回家扔在陶罐里,撒上一把盐,盖好盖子,经一段时间的自然发酵后,味道又酸又臭。当他们将这种他们视为节日、侍客才吃的珍肴的“南杀”(谐音)恭恭敬敬地端上饭桌而客人不赏识的话,则认为是对主人之大不恭。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黎苗少数民族的珍肴“南杀”。
    海产石青鱼,渔民捕获上来后,用盐腌成咸石靑鱼。喜欢吃者说“香沉香沉”,讨厌者说其“臭桶臭桶”(家乡琼海口语)。

    香港人口味独特,特别好“咸石青鱼、霉干鱼下稀饭”这一口。特别是夏天,多贵也要买。

     物以稀为贵。一方面石青鱼捕获量少而人工不能养,另一方面,香港商人在公海便截留刚刚捕获的新鲜的石青鱼进行加工,致使咸石青鱼价格扶摇直上,市场价格一斤上百元还买不到。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图:咸石青鱼。
   
    文革中,有人把知识分子比作“臭豆腐”,因为知识分子排行最末,叫臭老九,但用起来好用,即“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”,可见,这里面贯穿了臭中有香、香中有臭的辨证法。

    (全文完)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