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8岁男孩意外身亡,监控录像曝光:10分钟内,他本有7次活命的机会……

  • ﹎℡默默的爱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3/2/13 11:34:59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闻喜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0:008岁男孩意外身亡,监控录像曝光:10分钟内,他本有7次活命的机会


这两天,一个福州男孩的故事,令不少人的心又一次搅在一起。


他才8岁,在上课过程中因为身体不适,举手7次告知老师。


可惜都没人理他。


其实刚上课10分钟时,就很难受了。


然而之后6次举手,老师都未曾带他离开教室。


哪怕其中一次,长达34秒。


第七次举手后,老师依旧只让他再忍忍,先趴着。


男孩听从老师的话,在桌子上趴了20分钟,辗转反侧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下课后,出了教室的男孩嚎啕大哭。


随后摔倒在学校楼梯拐角处,颅内出血。


父亲拨打120后将孩子送往医院。


可惜已经太晚了,孩子深度昏迷后不幸离世。


他才8岁啊。


他遵守课堂纪律,即便已经很难受了,也知道举手求助。


甚至忍受着巨大的痛苦,也要听从老师的话趴在桌子上。


可换来的是什么?


求助了7次,就被漠视了7次。


那个时候他该有多无助。


本该有那么多次机会被救助,但是,一次也没被抓住。


孩子母亲发文回应,说儿子生前身体很健康,没有任何基础病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她多希望孩子当时的呼救能被看见。


可惜,从儿子第一次呼救到救护车赶来,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分钟。


一条鲜活的生命,就这样流逝了……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其实,不光是他。


近些年,有太多孩子在黑暗中踽踽独行。


他们的呼救,


或是没被看到,或是被看到了也未曾得到重视。


四川内江,18岁女孩曹某失踪了一个月后,在沱江里被发现了。


溺亡。


事情追溯到一个月前。


1月7日,曹某让哥哥帮忙请了一节晚自习假后,离开了学校。


随后,便有同学发现异样。


在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,曹某称:


“我发给你些东西,半个小时后你都可以听,然后按照备注发给相应的人。”


朋友问她位置。


她回复:“河边滨江公园对面,衣服放在这里,很好找的。”


之后就失联了。


待警方赶到后,只看到了她留下的衣物,人早已没了踪迹。


直到2月7日,才被发现。


警方尸检后发布通报:


她的遗体衣衫完整,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,排除他杀。


短短一句话,为这个18岁女孩短暂的一生画下了句号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没人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波动。


更无人知晓,她是什么时候有的轻生意识。


或许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,她在生前留下了一段音频。


她说自己每一科的老师都超级超级好。


语气中,满是对学校生活的留恋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但在提及家庭时,却透露出一丝不满。


“我也不知道为何会这样,他们没有让我感受到任何温暖或亲情。”


她的语气平缓而冷静,却戳痛了无数人的心。


多孤独啊。


她得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世间的温暖。


又得有多少次,发出了求助信号,却被无情地忽视了。


直至做出了最后的选择。


正如评论中所说:


她或许不是想死,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。


要是她的家庭能早一点发现,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有可能避免?


这样的“悲剧”,发生在不少人的家中。


有妈妈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历。


“我儿子从小学习就好,为了陪他,我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。


可不知道为什么,儿子自打初中后,就开始经常和我闹脾气。


有时候是赌气不吃饭;


有时候是怎么叫都不起床;


严重的有一次,他撕掉了我布置的卷子,冲我大喊‘再也不想学习了’”。


“真是太不懂事了”。


“直到上了高二,有次在给孩子洗衣服时,我才发现他的袖口上沾了不少血。”


“他居然偷偷自残了,胳膊上划了不少血印。”


后来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,她的孩子中度抑郁,倘若不干预,会很危险。


这时的她才意识到,原来先前儿子的反常行为并非矫情,而是一次次无声的求助。


可惜都被无视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在大部分家长眼中:


孩子的不爱学习是不懂事;


孩子的顶嘴是瞎闹腾。


在这样的指责与漠视中,多少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压抑。


甚至还要在听到“我是为你好”后,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。


然后用一生,去治愈自己童年的不安全和无助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,叫“依恋模式”


指的是,一个人早期成长中和父母的互动模式,会影响其日后性格的形成,和面对亲密关系的态度。


如果他从小接受过足够多的爱,便会形成“安全型的依恋模式”;


可倘若从小需求被忽视,感受不到关爱,长大后便会形成“多虑型的依恋模式”。


震惊全球的“静止脸实验”,说的也是这一现象。


美国心理学家特罗尼克曾做过这一实验:


在实验中,他让小婴儿和妈妈玩耍。


开始时,婴儿发出的任何声音,妈妈都给予回应。


婴儿四处张望,妈妈也跟着他的目光到处看。


这时候,婴儿很开心,气氛其乐融融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紧接着,不管婴儿做什么反应,妈妈都要面无表情愣在原地,坚持3分钟。


在这3分钟里,心理学家很明显地看到了婴儿的变化。


她先是努力冲妈妈笑,妈妈不理。


接着又用尖叫、拍手来引起妈妈的注意,妈妈还是毫无表情。


最终,婴儿崩溃了,嚎啕大哭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实验结果证明,在妈妈静止的3分钟里,婴儿的负面情绪升高、心跳加速、压力增大。


不用想都知道,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被忽视的环境中,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。


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。


小时候,家里孩子多。


不管做什么事,要么得不到父母的注意,要么就是被暴打一顿。


时间久了,她变得自卑敏感,和周围人格格不入。


长大后,更是难以进入或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。


遇到问题不敢求助,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扛。


令人心疼。


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,这个时代,有太多人不愿向身边人求助了。


在学校遇到问题,宁愿自己苦熬一夜,都不敢开口求助同学;


在公司遇到难题,逼得自己快要崩溃了,也不敢向同事求助。


溯其原因,大部分是因为曾经的求助经历不太美好。


自己的诉求从未被身边人重视过。


才造成了如今“多虑型甚至恐惧型的依恋模式”


他们蜷缩在自己的小角落里,嘴硬地说不需要任何帮助。


实则在社会的洪流里,一遍遍质疑自己的决定,一遍遍懊悔自己为什么开不了口。


他们不幸福也不快乐。


却无法摆脱童年的烙印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那么,为了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。


作为成人,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?


心理咨询师王纪琼曾分享过一个案例。


在学校住校的孩子,离家很远,有天晚上突然通过宿管老师给家长打电话,说:


“妈妈我想家。”


“爸爸,我难受,我不想呆在这里了。”


这时候,你会怎么办?


我想,大部分家长都会开始讲道理。


劝孩子留在学校,劝他好好学习别多想。


可这个孩子的父母,却在第一时间放下了手里的活。


告诉孩子:


“别怕,我现在就去接你。我连夜过去。”


在赶往孩子学校的路上,他不断给孩子打电话:


“爸爸马上就到,你发生了什么事,有什么不开心的就告诉爸爸”。


简单一句话,不仅消解了孩子内心的烦闷,更让孩子感觉到,自己受了委屈,是有人可以倾诉的,自己遇到难题,背后是有靠山的。


是啊,孩子毕竟是孩子。


倘若不是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,又怎么会在半夜给家里打电话,诉说脆弱,寻求父母的帮助呢?


天大的事情,这时候都没有孩子的求助重要。


再说说当年,孙海洋对待孙卓的态度。


那时,孙卓内心很动摇,不知道该选择谁一起生活。


有天傍晚,孙卓给孙海洋打了电话,说想回到他身边。


孙海洋是怎么做的?


立刻关了店,推掉了所有事情。


带着妻子连夜开上高速,去接他们的孩子。


从深圳到阳谷,1700多公里的路程,开了十几个小时。


但他们除了在加油站短暂歇了会外,其他时间一秒都没耽误。


记者问他:我看昨天晚上接的挺仓促的,为什么?


孙海洋说:就想快点接到孩子。


因为他知道,在这个紧要关头,孩子需要他。


也许错过了,会酿成一辈子的遗憾。


这一次,他接住了孩子的求助,也促成了一家团圆的局面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有个女孩也分享过自己类似的经历。


高一入学第一天,妈妈给她铺好被子后就离开了。


可第二天她一到教室,感到好压抑。


下楼给爸爸打电话,说不想读了,想回家。


本来她家离学校一个半小时的车程。但那天,爸爸四十分钟就赶到了。


看到爸爸那一刻,她的心踏实了。


还有人说,自己高三时候压力大,那时妈妈没有手机,她就用公共电话给爸爸打电话。


连打了三个都没人接。


后来爸爸看到未接,回了过来。


没找到孩子,但听说是孩子所在的学校,骑着电车就冲到了学校。


爸爸说,就怕万一有啥事。


跑一圈确定孩子没事,累点也放心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你看,就是这么跑一趟,可能是几公里,可能是几十公里,又或是几千公里。


但在孩子心里种下的,是一辈子的安定和依靠。


他知道,自己是有人疼、有人爱的。


永远不会孤立无援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写到这里,不由在想:


作为普通人,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,面对周遭人的求助?


在我看来,无非以下两点:


如果你是求助者。


请你无论在任何时候,都要勇敢表达自己。


表达自己的不满,表达自己的困境。


不要因为曾经被忽视过,就拒绝再信任任何人。


有时候,信任身边亲密的人,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多温暖。


这里插一句,如果你是父母,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:


如果你遇到了肚子疼或不舒服的症状就举手。


如果老师不同意或无视你,你可以直接离开教室。


不要怕老师责怪你,直接去医务室或教务处,立刻给爸爸妈妈打电话。


没有什么,比你的身体更重要的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如果你是被求助者。


请重视每一个向你求助的人,对他来说,你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人。


面对自己的孩子求助,请暂时放下手中的事,及时给予回应。


放下家长的身份,和他谈谈心。


适当带孩子放松放松,减减压。


面对周围人求助,倘若可以,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他。


也许你的一次伸手,就会成为他绝望中的一束光。


最后的最后,倘若你心里难受,身边又无人倾诉。


别硬抗了。


这几个求助热线,关键时候或许能帮助到你。



别怕,世界虽不完美,总有人守护你。
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