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热搜上6.3万人点赞的“第一次吃华莱士”,看到开头我就哭了......

  • 就再多一秒的爱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7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3/3/2 17:40:55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闻喜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来源:小椰子专栏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最近,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火了,浏览量高达1700多万:


“华莱士这么多人吃拉稀,为什么不投诉举报,反成为一个梗?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点开之前,我以为评论区会从商业市场、品牌营销、还有概率论等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。


结果,点赞最高的回答,居然是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留言: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“我们家小孩多,华莱士一开始10块钱3个汉堡,有固定的周几,好像是周四。

我以前跟爷爷奶奶一起住,每到搞特价的这一天,我妈妈就会来接我放学,我可以吃到汉堡。

我喜欢吃辣的,就要香辣鸡腿堡。晚上还可以和妈妈一起睡觉,可以一直抱着妈妈。”


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文字,看得我鼻子一酸,眼泪都快流下来。


很多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其实不知道,对于小县城出身的人来说,我们的童年回忆,不是肯德基,不是麦当劳,而是华莱士。


你只要在网上随便一搜,都能看到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记录下的、让人破防的“华莱士文学”: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有人梦到已故多年的妈妈,在梦里她们一起去吃了华莱士的蜜汁烤鸡。


那是她童年时期最喜欢吃的东西,那个时候真好啊,有妈妈陪着她,跟她说说话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有人说自己很恨“喷射战士”这个梗,因为华莱士圆了幼时的她对油炸食品渴望的梦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有人记录下第一次带爸爸吃华莱士的经历,看着吃汉堡、喝可乐的爸爸,觉得他像小孩子一样可爱。


爸爸一直问她贵不贵,她说可乐和汉堡都是送的,爸爸才放心下来没有多问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有人手里拿着华莱士的炸鸡腿,吃着吃着就哭了。


因为那是她的阿公,在40度的天气里,走了两公里,花了9块钱买的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在城市小孩乐此不疲地发着“今天是疯狂星期四,V我50”的肯德基文学时,在你看不到的地方,仍有大批的县城青年没有吃过肯德基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是华莱士、德克士、甚至是山寨版的“乡村基”、“麦肯基”填补了他们对油炸洋快餐的向往,构成了他们对于童年最温情的回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和“华莱士文学”一样,掀起了小县城失语世界一角的,是这段时间引发热议的“打工仔小张”。

她拍了一个名为《如何如何》系列的视频,涨粉百万。


而这个系列的内容,教的是很多人眼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常识,比如: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《如何坐高铁》;《如何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》;《如何坐地铁并换乘不同线路》;《如何办银行卡》......


很多人看了这些标题,第一反应都是:“这也要教?这也有人看?”


点开评论区,你会明白,自己一直以来觉得司空见惯的常识,也许是别人的触不可及:

“不怕大家笑,我23岁了真没有坐过高铁。”

“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需要这种科普视频。”

“真的很尴尬,第一次去星巴克,跟店员说:你好我要一杯星巴克。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坐高铁、坐飞机、在星巴克点单、吃海底捞,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,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。


然而,在你看不到的地方,在更广阔的县城以及农村地区,这些却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世界。


从没出过县城的高中生、第一次去城里看病的中年人、不敢开口询问别人的社恐人士......


对他们来说,这种看似“无聊”的科普,真的很有必要。


真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:


你不懂也没关系,很多人都不懂,我可以慢慢教你。


真正有见识的人,绝对不会把自己当成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,嘲笑别人没有见识。


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着认知盲区,你看不到的地方,也许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。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网上有位博主总结过一些“何不食肉糜”的论调:


“真的有人27岁还没有两万存款吗?”
“真的有人没钱看病吗?”
“真的有人住隔断吗?”
“真的有人不抢新款iPhone吗?”
“真的有人没坐过飞机吗?”
......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是啊,上网上久了,你会产生一种错觉: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有钱?


各大社交平台上,好像每个人都活得特别光鲜亮丽,每天除了吃饭健身,就是游泳泡澡拍照。


还得抽空去潜水,去啥啥岛旅游,去世界各地保护野生动物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还有当下国产电视剧里的主人公,不是出身优越的富二代、就是能力出众的精英。


他们顶着一张张没受过欺负的脸,过着不食人间烟火,只管谈情说爱的生活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但事实却是:如果你年收入12万,你就大约处在全世界前1.04%的状态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如果你的年收入只有12万的一半,其实也已经处于全世界前6.7%的水平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小县城和农村,那些互联网外看不到的部分,也许才是整个世界的真实面貌。


就像戴锦华老师曾说:


“除了中产阶级文化,我们已经看不见别的文化了。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有些人,以为真正的见过世面,是说起豪车、名表、西餐礼仪、奢侈品种类头头是道。


但其实,见识不光是往上走的,能见到城市高楼大厦后面低矮拥挤的城中村,能见到那些在主流语境下沉默无声的十八线小乡村,也是一种见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词,叫“涓滴效应”,来源于美国幽默作家威尔·罗杰斯的一句话:

“把钱都给上层富人,希望它可以一滴一滴流到穷人手里。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,人们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:


钱和信息,都被富人截留了,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知识鸿沟,也越来越大。


之前一篇名为《底层残酷物语》的文章,有段话振聋发聩:


“主流世界都把视角聚焦在跑得飞快的一线城市,而把农村和来自农村的人忘在脑后。


比如你能想象你家楼下理发店的Kavine老师平常在想什么吗?


你能想象灯火辉煌的都市中,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在想什么吗?


你能想象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?


真实的县城、农村世界和北上广深完全是两个没有共鸣、没有交集的世界。


就像是同一张纸上的两个圆圈,虽然在同一个空间,但几乎没有交集,两个圆圈之间也难以流动和沟通。


大部分的资源都属于那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圆圈里,而在农村那个圆圈里,虽然人数众多,但资源和机会却少得可怜,两者之间横着看不见的结界。”


我只希望,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,那些处在互联网和社会边缘的人。


不要嘲笑他们没吃过肯德基、没坐过地铁,这只会暴露出你的无知。


要知道,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每个人都是陆地的一部分。


共勉。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